下期主场青年观察员5分钟快评,是第二期起新开设的环节,因为全球南方十讲之间时间跨度较大,学科交叉性较强,每期各有主办单位特色,因此该环节旨在更好顺接前后两场的逻辑,让青年学者有更多展现空间。
本次讲座由文汇报社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
现将内容整理后分主讲、圆桌、提问、5分钟快评等予以分享。此为快评篇。
荆鸣:今天嘉宾发言中很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关键词,形象而一语中的。余南平教授有数字经济、技术革命、DeepSeek中国时刻;吴院长有技术封建主义、技术霸权到平权,还提升出DeepSeek全球时刻;印象更为深刻的是邵院长提到的硅基经济学,从碳基到硅基,意味着什么?过去是能源决定一切,未来智能可以洗牌。在新一轮的规则中,智能领域可能有新的定价权、新的开采权,以及目前权属还不太确定的结算权,也为全球南方国家在新一轮洗牌中如何得到更为有利的地位确定了一个基准。这些点和关键词可以供我们写许多论文。
我从法学的角度再做个注解,数字经济改变了原来的全球资源配置方式,技术革命既改变了传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也让我们意识到,未来规则的变化是从过去的闭源的技术封闭、技术垄断到未来的开源共享,这也就意味着要尽早为平权确立世界规则。
刘喆:今天观众的提问也非常丰富而有洞见,可总结出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海派精神。提问非常开放,甚至脑洞大开,海派精神是近代形成的一种中西交融、吐故纳新。今天让我们感受到海派精神已经发展成对于全球前沿问题的深刻洞见,体现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风格。第二是理性思辨。提问已经从逻辑上完成了对全球技术的观察到对制度结构的反思,最终趋向对政治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乃至全球文明的回归,反映出公共知识的趋于成熟;也让讲堂不仅是一个讲述和聆听的空间,也是公共理性生存的场域。第三是家国情怀。大家在休息时间走进文汇讲堂,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深层次是对于国家命运、人类未来的追思。因此,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荆鸣:如果说人工智能是未来资源配置的基础设施,那“一带一路”就是当下现实世界里最具备制度张力和空间张力的设施联通方案。从数据到算法、能源到交通,全球南方的连接不再是简单的经济连接,更是从能源主权到智能主权的连接和表达。
下一讲的主题是“全球南方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中的联通”,黄仁伟院长和我们将继续追问在全球竞争格局不断演化的今天,基础设施联通如何能够成为全球南方争取空间、重构规则的重要抓手。
整理:李念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